今天是:

生活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生活

《人生切割术》:工作和生活,你能清晰界分吗?

时间:2022-09-12 15:35:23 来源:

  工业的核心是灰烬:你们认为呢?

  最近一部叫做《人生切割术》科幻美剧火了,它表达出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矛盾击中了大部分人的痛点。

  这部剧的大概意思是讲,一家大公司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往员工大脑里面植入芯片,让员工在工作时间只有工作人格,完全没有生活中的记忆和情绪;下班以后又只有生活人格,又完全不记得工作期间发生过什么。

  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," 工业的核心是灰烬 "。

  说人话就是:工业把人性给拆得支离破碎,用把人性去除的方式来支撑工业系统的高效运转,因此,对人来说,只剩下灰烬。

  这部电视剧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思考题:工业的高速发展会变成一场抹杀个性来追求效率的戏码吗?

  我的思考结果是不会。

  1 标准化背后的情绪出逃

  工业发展,标准化是硬性产物。

  就像我们今天去到各个城市,都能在商业街附近看见星巴克、7-11、肯德基、万达广场,这也是城市标准化的一种外在表现。

  而标准化的城市风格,是让人产生感官疲软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  当你满怀期待地去到另一座城市,发现居然和自己的城市大同小异,这无疑会让人苦闷,于是人们更加急迫的想在标准化之外寻找出口。

  反城市化生活成为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缓冲带,走进厚重的文化景点成为大部分人忙里偷闲的一种安慰方式。

  我们追求人文化、个性化、自由化,并在其中享受细腻的情绪需求。

  你有你的标准化,我有我的情绪秘密基地。

  所以,工业可以标准化,人永远不会成为标准人。

  为什么呢?

  在《意会》这本书中,麦兹伯格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  麦兹伯格说,:" 人,是创造意义,和解释意义的。算法永远都不会真正 " 在乎 "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,只有人会在乎。"

  所以很简单,只要人有感情,就永远有个性需求,不会成为工业上的一颗 " 螺丝钉 "。

  有句话叫做,上有政策下有对策。

  如果世界越来越标准化,那么人们就会不遗余力去寻找不标准化,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经济,经济势必会带动商业发展。

  而商业永远是追随人性的,也就是说,如果工业带来的是硬性的标准化,那么人类消费更多就是柔软的人性化。

  而这两者一定会是逐渐趋于平衡的,不会出现极端。

  就如 2015 年那张 " 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 " 的辞职信,它之所以片刻之间就在网络掀起翻天巨浪,就是因为无数网友在这句话中找到了共情。

  可见我们的内心,一直在拒绝标准,期望多彩多姿的生活。

  2 差异化文化的异军突起

  我来广州 7 年了,认识了不少本地人,我问他们:" 你们登顶过广州塔吗?" 他们说:" 没有。"

  然后他们反问:" 你去过南岳衡山烧香吗?" 我回答:" 没有。"

  其实这就是很奇妙的一件事,都说近水流台先得月,可是却发现自家的风光都被外来人看光了。

  其实很多人对本土文化是无感的,因为生活在此,本土文化便被自动平淡化,勾不起探索的欲望,可以说是陷入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。

  就像我们很难脱离自我的感受去理解他人的感受,但是如果你学会逆向思考,你会明白差异化越大我们越有兴趣。

  就拿抖音直播带货来讲吧,疯狂小杨哥的异军突起,绝对是反向输出的扛把子,抓住了差异化的大旗。

  不走寻常路,带货界叛逆第一人,反而非常受欢迎。

  如今的疯狂小杨哥做到了 8000 万粉丝,广告费甚至需要 60 万一条。

  小杨哥还开了三家公司:领头羊文化传媒,合肥微帽网络科技,三只羊网络有限公司。

  依靠三家公司,小杨哥实现了从网红到网红孵化中心的转变,将自己的经验商业化、规模化运作。

  当然,差异化只会更青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高仿的红利在市场少得可怜。

  你们发现没有?当真正大同的时候,小异才是发展的强劲力量。

  再比如在创意领域有句格言," 越本土,越世界 "。

  大概意思是文学艺术越有地方色彩的,反倒容易成为世界的。

  这其实也是把差异化放大的一种人类心理情绪,其实大部分人不想看到太多一样的东西,他们对差异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莫名偏爱。

  2017 年,凯度中国发布了《中国城市新消费者趋势报告》,提出了 2017 中国城市新消费者的十大趋势。

  第一个趋势是:我要我不同,报告认为,根据这个趋势,大品牌的限量版将受到更多关注,并且对品牌来说,要吸引消费者,必须要有个性。

  第二个趋势是:生活小确幸。报告认为,与单纯的金钱上的成功相比,人们越来越注重幸福感和健康。

  这份报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趋势就很符合差异化文化发展基础,我不但要不一样,我还要我喜欢。

  如果说工业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,那么差异化就是人们未来消费的主流。

  3 我们不会成为灰烬

  100 年前,作家卡夫卡在日记里写了这么一句话:" 今天,德国进攻俄国,世界大战开始了。下午,游泳。"

  你看,没有人愿意成为炮灰,就算是狭缝,我们依然有自己的个性。

  作为人,我们永远不会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,这是本质也是必定。

  我们走进城市,是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,我们走出城市同样如此。

  虽然小孩教育是硬伤,导致我们离不开城市的资源,而教育和房价捆绑更是压榨了一大批人。

  可是人与城市的矛盾并不会因为教育问题而消散,当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之后,还是会有大批有闲有钱的人,开始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,反向城市走去。

  马斯克提到过一个原理叫做 " 第一性原理 "。

  大概意思是:考虑一个问题,不一定非得使用类比的思维,考虑前人的做法,有时候直接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,可能会找到全新的办法。

  所以工业尽管发展,我们不会成为灰烬。

  因为我们是人,不可能变成无感情工业产品,人工智能也代替不了人。

  作者:琴晴情卿,精读读友会会员。琴棋诗画都喜欢,柴米油盐也乐意。

  提升自我

  怎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?

  想要为你推荐《精读君通识词典》,

  这里有提升个人能力所必备的知识和方法。

  你了解系统思考、黄金圈法则、第三选择?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,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,与本网站无关。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。

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,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@qq.com我们会及时处理!

版权所有:第一时间法治网 备案信息:京ICP备13000000号